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LabCCA) is sponsored and govern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lying on Chinese Academy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Institute of Geographic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LabCCA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committing on solving the nexus between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various levels, and dedicating in providing full decision-support for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ing to be one of the superior think tanks, by through shoulder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frontie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s.

All the opinions expressed her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only, not necessary in representing the Ministry or the relying units. You are always welcome to contact us at the address below.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以服务于国家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自然资源管理实践为使命,聚焦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着力破解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复杂关系,致力于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核算、资产管理及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用途管制,空间规划与治理,能源矿产资源战略与规划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努力打造成领域内优秀重点实验室及高端智库。
重点实验室网站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仅为作者个人所见,不足以代表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或自然资源部。
欢迎您访问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并随时联系。

“利益共同体”——中国获取全球资源资产的上佳方式(2010年4月)
作者:袁国华    发表时间:2015-02-26   审核:

  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需要大量的能源及其他矿产资源支撑。由于国内资源禀赋、能力建设及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依赖自身的资源来满足经济建设和生活改善方面的需求,必然进口更多国外资源。另外,中国的经济积累也空前强大,近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使我们有能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及原材料。为了确保我国战略资源的供应及国家经济安全,通过兼并购买(MA)、利用在国外获取的份额产品来供应国内(以前主要是直接购买产品),显然是种更可靠的保障方式。而兼并购买的最佳方式就是“利益共同体”。

 

  1. 资本换资源,全球化资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所谓“资本换资源”,通俗地说,就是用我们的钱换别人的资源(我们所需要的)。狭义的资本换资源,就是 我们提供贷款(一般为政府间优惠贷款),对方用我们所指定的资源产品来归还贷款,如委内瑞拉模式;或者,我们提供优惠贷款,对方提供便利允许我们进入相关资源领域进行开发、获取资源,而贷款最终需要偿还(如目前的俄罗斯模式,最终也可能变成委内瑞拉模式)。广义的资本换资源,除了前面的“贷款置换”资源外,还包括通过参股、控股及买断的方式,获取资源份额,即通过获取资源企业资产来获得资源(“资产置换”);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购买资源产品(期货及现货)。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贷款置换和资产置换应该成为大力提倡的获取海外资源的长期方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面临一个空前的全球化的资源与产品市场。我们的短缺战略矿产,可以更方便地从国际市场获取。而我们的优势资源,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也可能被搁置起来,即国内的部分优势资源可能暂缓开发而通过国际市场获取。但是,如果没有资本,国外再好的资源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得到了空前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而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又需要更多的资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来保障。因此,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了。可以说,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资源战略面临一个转折点。而国际市场能源、矿产原材料市场的反映,也体现了这一突出特征。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核心,就是 资本换资源。

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4470亿美元,这笔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的血汗钱,也要求找到合适的花费办法。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专家建议、也是政府的决策之一,就是利用我们的外汇储备多购买国外的资源性资产。因此,通过资本换资源,实施全球化资源战略,确保我国在国外的资源利益最大化,就成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新的战略课题(加拿大资源管理的使命就是确保国内资源开发利益最大化,确保加拿大企业国外资源开发利益最大化)。

 

  1. 提高份额矿比例,确保战略资源供应和国家经济安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以中、印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持续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急速增长。加上传统资源贫乏的制造大国如日、韩等的需求,以及投机资本的大量介入,造成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尤其是2004年以来表现特别突出,使传统的国际原材料市场持续“低迷”的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便是全球公认的“经济衰退”的2009年,国际市场以有色、煤炭为代表的资源价格都翻倍!

国际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总体形势没有变化、稳定正常(2009年石油消费甚至比2008年低),但价格却持续疯狂增长,这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最突出的背景。这将对中国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工业化成本产生深刻及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一形势,各国都想方设法在全球寻找稳定的短缺战略矿产的持续供应,通过资本换资源,让别人的资源成为自己的资产。日本政府在2010年3月份公布的能源政策草案中,确定国家化石能源进口的一半将由日本份额产量提供,而现在这一比例只有约25%。中国在2005年后,也全方位地介入了获取全球资源资产的竞争。但国际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供应链条的脆弱性及不稳定性,因此,获取稳定的资源资产份额,对中国相关企业及管理部门是个严峻的考验。

 

  1. 利用“利益共同体”方式,进入“麻烦”地区购买资源资产

 

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国有、控股及其他有实力的企业明显加快了获取海外资源资产份额的步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企业表现突出,这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战略规划及企业高层的公开讲话也明确透露了这个信息。通过近年的实践和研究分析表明,“利益共同体”方式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取国外资源的最佳方式,即中方企业(或财团)、资产所在地利益主体、第三方利益伙伴(一般为欧美大公司)组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参股或者控股的方式,达到获取相应资源的目标。尤其是在“麻烦”或者说“强势”地区,搭上一个“强力”伙伴,一方面可能更顺利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降低或者分担风险,尤其是政治和社会层面的风险。

中国企业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和力托失败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充分认识到了寻找可靠强势伙伴及平衡“股份控制”的重要性。中石油与壳牌以32亿美元购买澳大利亚断箭牌能源(Arrow)的成功,则被国内外分析家认为,是个典型的“利益共同体”方式成功收购案例。另外,中石化购入康菲公司加拿大辛克鲁德项目9.03%股份(中、美公司,加拿大资源),中海油与英国天然气集团签20年昆士兰LNG项目(中、英公司,澳大利亚资源),中海油25亿美元购入塔洛石油乌干达油田股份(中、英公司,乌干达资源)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1. 控股和参股灵活掌握,制定渐进的策略目标

 

寻找战略伙伴进入麻烦或者强势地区,本身就可能降低中国企业在目标资产中的份额。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控股”和“参股”的关系,制定渐进的策略,分阶段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当前,资源国都加强了自身优势资源的控制,资源民族主义有抬头的趋势(最新进展:印度可能将铁矿石出口税提高到20%,厄瓜多尔可能将油气国有化。)。因此,你想一口吃掉人家的企业(即100%权益),对方首先从情绪上都会反感。这也是利比亚一家能源公司宁愿以低得多的价格卖给其国内企业而不卖给中方,以及力托、加州联合能源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连传统市场经济的资源强国澳大利亚都要对外国企业参股本国公司份额进行审查,更别说其他国家和地区了。

只要能达到企业目标,参股及渐进控股可能是更好的方式。规划中投资163亿美元的中、委合资石油公司,中石油股份明确为40%;而中石化购买康菲公司加拿大辛克鲁德项目,中方只有9.03%股份。

 

  1. 资源引进来,“碳排”留当地

 

多进口原材料、多出口加工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来发展我国经济是一条既定方针,也是我国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促进工业化和保障就业不可缺少的举措。但是,我国已经是世界主要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国际资源环境领域的斗争,迫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碳进口”方式进行反思。国外的能源、矿产品进来,在我国加工后(出口,或者自己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进口到了我国,使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面临更多的困难。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必须平衡好资源进口和碳进口的关系,适当地有步骤地把碳排放量高的初级加工企业安排在境外。

武汉钢铁公司刚与巴西方面签署协议,计划投资50亿美元,在巴西建设钢厂,则是“资源进来碳留下”的重要尝试。巴西铁矿石及相关资源极为丰富,淡水河谷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生产与出口企业。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巴西经济发展速度快,鼓励外资投资。因此,在巴西建设钢厂,具有各方面的优势。

早在2009年11月,双方就宣布了合作计划。武钢与巴西亿万富翁艾基•巴蒂斯塔(Eike Batista)旗下的EBX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里约热内卢州阿苏港(Acu Port)工业区兴建钢厂,武钢将占有70%的股份。今年4月19日,借助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巴期间,双方签署了项目协议。这是中国在巴西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海外兴建的规模最大的钢铁厂项目。钢厂预计在3年内投产,年产初钢500万吨。产品主要供应巴西国内汽车、造船和石油工业,部分出口到中国。

巴西方面认为,在当地合资建厂的方式,省却了运送矿石到中国的麻烦,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

 

  1. 大力加强全球资源研究

 

通过并购获取海外资源,风险极高,涉及资源潜力,市场及开发(利用)配套条件,环境制约,当地政府的稳定性及政策的连续性,社会的包容性及我国“碳进口”的制约。确保我国海外资源开发利益最大化,必须大力加强全球资源研究。

建议国土资源部会商有关综合管理部门,建立以“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金”为核心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导制度。初步考虑,从进口的铁矿石、原油中提取部分资金为主,建立100-200亿美元规模的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金。每年发布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指南,受理境外资源投资申请并提供指导意见。这个问题以后会展开说明。(主要观点发表于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报)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友情链接----
    •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 地址:北京市259信箱,101149

    • 电话:010-61595824,传真:010-61592117

    •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 PO BOX 259,BEIJING 101149,CHINA

    • Tel:+86-10-61595824         Fax:010-61592117

邮箱 / mail box

Labcc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