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LabCCA) is sponsored and govern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lying on Chinese Academy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Institute of Geographic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LabCCA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committing on solving the nexus between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various levels, and dedicating in providing full decision-support for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ing to be one of the superior think tanks, by through shoulder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frontie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s.

All the opinions expressed her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only, not necessary in representing the Ministry or the relying units. You are always welcome to contact us at the address below.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以服务于国家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自然资源管理实践为使命,聚焦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着力破解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复杂关系,致力于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核算、资产管理及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用途管制,空间规划与治理,能源矿产资源战略与规划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努力打造成领域内优秀重点实验室及高端智库。
重点实验室网站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仅为作者个人所见,不足以代表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或自然资源部。
欢迎您访问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并随时联系。

聚焦全球经济新形势下矿业发展方向与中国选择
作者:    发表时间:2017-10-27   审核:

近年来,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结构调整,矿业市场由繁荣进入低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受到巨大冲击,面临艰难的转型升级任务。日前,“矿业转型升级:世界模式与中国经验”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们结合全球经济最新形势分析了矿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一带一路”给全球矿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这次研讨会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主办,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天津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

经济新阶段矿业亟须转型升级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萨默斯陷阱’,长期以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局面得到了扭转,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新安在开场发言中分析,在这样的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去产能效果明显。他认为,这不仅提高了资源供应质量和效率,优化了资源供求结构,还改善了全球矿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矿业行业指数总体走势向上,矿产品价格指数震荡上扬,矿产品贸易指数今年年初创2015年以来最高值,矿业权活跃指数呈现上扬态势。因此,张新安认为,全球经济在震荡中复苏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双重作用的结果是,采矿业利润显著增加,行业效益明显好转,全球矿业进入阶梯式缓慢复苏阶段。
这一判断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向运川的认同。他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矿业融资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矿业融资活动明显好转,社会资本对矿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正在恢复,同时采矿业对外投资并购也触底回暖。“经历持续低迷后,矿业界都在期望有所回暖,但复苏进程还将取决于世界经济整体走势和各主要经济体发展情况。”
不可否认,全球矿产资源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而在世界经济步入新阶段的同时,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能源消耗强度下降,正在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变,对金属矿产的消耗减缓。张新安指出,总体来看经济增长和整体资源消耗不会脱钩,但各资源类别之间会存在分化差异。比如:生态环境友好型、高新技术和新能源所需矿产等,其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会更加密切,这也预示着矿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沈镭,运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报告内容,进一步解释了脱钩的基本原理。他指出,目前对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资源消耗的速度、或某一环境质量指标恶化的速度、或某种环境压力指标变化的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时,就认为是相对脱钩。另一种是当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资源消耗总量在减少,或者环境质量在改善、环境压力在降低时,则为绝对脱钩。
“当然,经济发展跟供需增长之间可能出现多期脱钩与复钩,不是简单地维持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沈镭建议,我国应以去产能为抓手,推动大宗矿产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资源效率,实现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相对脱钩。
实际上,美国2016年人均消耗矿产品达到18吨,且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增长。
然而,与持续的需求增长相对应的,是矿产资源勘查难度的日益增大。西澳大学客座教授理查德·斯科德(RichardSchodde)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对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预测。他指出,从世界金属矿产来看,资源需求每隔二三十年就会翻倍,且近10年来勘查费用大幅上升,但勘查储量却并没有相应增加。以铜矿为例,从1950年~2016年,铜矿的转化率变得越来越低,需要更多的储量才能被转化为矿产品。这些都对未来的矿产资源勘查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沈镭建议,我国应坚持底线思维,防范资源过度对外依赖可能导致的极端风险,建立政府适当干预下的市场化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同时,保持持续的勘查力度,以确保能源资源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能源开发或成转型升级关键
从全球情况来看,不少机构预测多种资源的需求峰值已经到来或即将陆续到来,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而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促进全球资源需求迅速上升的体量。另外,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全球经济向低碳的转型,也会限制未来资源的需求。
张新安认为,向低碳发展并不等于向低金属发展,甚至大多数低碳技术还是金属高度密集型的。比如:锂、铜、锌、稀土以及其他“三稀”金属的需求量会迅速增加。随着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传统业态向新业态的升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会有效降低,但也不意味着能源资源消费已达峰值。他预测,在未来10年内,我国煤炭、铜、铝、铅、钨、镍、铬等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拐点将陆续到来,但需求总量将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正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的考量,近年来,世界能源革命浪潮此起彼伏,美国页岩气革命和采油技术突破,全球能源电网互联,有效推动了清洁和电能替代。可喜的是,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数据显示,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是陆地甲烷总量的3000倍。全球已经发现可燃冰共有100多处,储量巨大,被视为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绿色清洁战略能源。而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对比,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058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仅为6.4%,与世界平均水平的24%差距巨大。
“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仅是稳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选择。”国务院参事、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张洪涛说。
抓住“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新机遇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崛起带动了该区域能源资源消费量增长,世界能源市场重心逐渐东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包括矿业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据向运川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尤其是铀、铜、铝、铅、锌、镍、铁等矿产资源,稀有、稀土、稀散等新技术矿产也有较大潜力,将成为未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地区。
这种情况下,要共享全球资源化配置成果,全面提升我国矿产勘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前提之一。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裕伟认为,近10年来,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达到峰值的背景下,矿产资源储量的增长与消耗基本持平,有些矿产还略有上升。这说明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勘查体制机制已基本形成,并已显示出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的能力。今后30~50年,我国对矿产品的需求基本稳定,要实现矿业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还须进一步建立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让地勘单位真正转变为市场勘查主体,在矿产勘查领域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针。
随着全球矿业市场呈现的触底回升态势,加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矿业投资的热情也逐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企业参与投资的境外非油气矿山已达170处,相比2016年底新增了8处,项目分布在6大洲41个国家。其中,国有企业成为境外矿山开发的主力军,铜、金等矿种是投资的主要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矿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潜在的地缘政治、社会风险、环境风险和政策风险等也不容忽视。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院长张中祥提醒矿业企业要正确认识海外并购、投资的战略风险。对此,他认为不能只关注“政府许可”而忽视民间“社会许可”,应该重视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重视劳工法和环境法规,学习国外文化和市场经验,真正融入当地人文环境,从理念到方式上适应国际规则。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深入,将有效地推进全球矿业的发展,迎来矿业回暖的春天。”向运川说。他建议,我国应充分把握这一重要机遇期,通过机制创新、金融创新、电子商务创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途径,构建“一带一路”矿业市场与矿产品市场智能化、网络化交易平台,共享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成果,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和重要矿产品定价、贸易、物流等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记者 王蕾)

 来源:中国矿业经济网 中国国土资源报 http://www.cinic.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0&id=406623#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友情链接----
    •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 地址:北京市259信箱,101149

    • 电话:010-61595824,传真:010-61592117

    •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 PO BOX 259,BEIJING 101149,CHINA

    • Tel:+86-10-61595824         Fax:010-61592117

邮箱 / mail box

Labcc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