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LabCCA) is sponsored and govern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lying on Chinese Academy of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Institute of Geographic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LabCCA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committing on solving the nexus between resource exploit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various levels, and dedicating in providing full decision-support for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ing to be one of the superior think tanks, by through shoulder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frontie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s, and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s.

All the opinions expressed her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s only, not necessary in representing the Ministry or the relying units. You are always welcome to contact us at the address below.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以服务于国家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自然资源管理实践为使命,聚焦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着力破解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复杂关系,致力于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核算、资产管理及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用途管制,空间规划与治理,能源矿产资源战略与规划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努力打造成领域内优秀重点实验室及高端智库。
重点实验室网站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仅为作者个人所见,不足以代表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或自然资源部。
欢迎您访问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并随时联系。

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6-26   审核:

  

一、不忘初心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小平同志说过“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我们的工作,不能忘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基本点,否则就是学歪了。

二、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胡锦涛,2004)。”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十分重视;在此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就需要不断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我们通过持续研究,提出并规范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四个目标:

一是识别超采超限及超载区,并采取限制性措施。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尚未脱钩,“三超”(超载、超限、超采)地区依然大量存在,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而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正是寻找识别“三超”地区及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为提出针对、精准的限制性措施提供依据,以抓住关键、把握窗口、持续攻坚。这个认识也体现在《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

二是为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提供基础支撑。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能够为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提供依据,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对生态环境的切实保护。2019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作为“双评价”之一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绘制形成空间规划底图、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为“底线思维”提供依据和保障。

三是持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通过土地复垦、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蓝色海湾建设、石漠化地区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等,持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了,能够更加高效地支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发展环境,提高发展质量,保护发展成果。可以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路径。

四是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预警体系能力建设。当前,我国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存在差异,是导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并不稳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具体表象,促进其提升的能力建设也是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关注的要点,故应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

三、不断实践丰富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 建立系统的生态占补平衡制度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国际上,“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也称为生物多样性补偿(Biodiversity offsets)制度正在成为独立于环境保护制度之外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制度之一。实际是,就是生态占补平衡,是指由于社会经济建设造成自然生态系统数量的质量的破坏与损失,必须通过在异地重建、修复及强化而得到补偿、抵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创新并完善中国特色的生态占补平衡制度。

2. 将生态修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联合国已经决定将2021-2030年作为“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

有研究,美国国内生态修复每年直接雇佣126000人,经济收入95亿美元;间接雇佣95000人,间接收入150亿美元。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美国生态修复创造了近221000个工作,经济产出248.6亿美元。产生10.2亿美元地方税收,21.3亿美元联邦税收。

生态修复尤其有利于落后地区及农村地区发展。美国研究,生态修复投资80%以上用于项目区的市县,90%以上花于项目所在省州。生态修复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体就业人员要求教育程度较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追求高质量发展,生态修复产业大有可为。

3.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以相同或一样的资源投入,所示最大的产出,这就是集约利用资源。而追求相同或一样的产出,要求最低的资源投入,这就是节约利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发展要求的自然结合,也是中国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减量化管理的制度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与惩罚制度,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无废生产体系与生活体系的建设,建设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友好的美丽中国。

(望川)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友情链接----
    • 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

    •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 地址:北京市259信箱,101149

    • 电话:010-61595824,传真:010-61592117

    • Key Laboratory of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 PO BOX 259,BEIJING 101149,CHINA

    • Tel:+86-10-61595824         Fax:010-61592117

邮箱 / mail box

Labcca@126.com